7月28日,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“AI启智润心”实践团奔赴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新泉镇王家寨村,以“AI科普”“非遗传承”“‘一老一小’心理健康”三线并进,开展为期5天的暑假“三下乡“社会实践。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、走进农家院落、融入孩童课堂,将科技火种播撒乡野,让文化根脉浸润童心。这是一次智慧与温情的碰撞,更是一曲青春与乡村的共鸣。
科技启蒙:点亮乡村孩童的智慧之光
为拉近城乡数字鸿沟,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AI科普活动。机器狗在教室里灵活翻腾,引得孩子们惊呼连连;AI“活化”的童趣画作,让抽象技术变得触手可及;编程课上,红绿灯指令成功运行的瞬间,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,比夏日的骄阳更耀眼。这些生动的课堂,不仅点燃了乡村儿童对科技的探索热情,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追逐智能未来的种子。
文化传承:守护乡土间的非遗瑰宝
实践团带着非遗文化走出博物馆,走进乡村课堂。簪花制作时,孩子们指尖翻飞,彩丝化作蝴蝶翩跹;漆扇拓染中,水波荡漾间晕开绚烂云霞;陶艺课上,捏塑的矮屋花草承载着乡愁。这些活动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,孩子们在创作中触摸文化根脉,乡土认同悄然生根。
暖心服务:青春温度浸润“一老一小”
烈日炎炎,实践团的脚步未曾停歇。针对老年群体,队员们深入敬老院及村民家中,通过心理健康问卷调研与陪伴式访谈,精准捕捉老人们的孤独感、对子女的思念等深层需求。在组织趣味互动游戏后,志愿者们耐心倾听老人往事、协助打扫居室,用青春陪伴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,让银发笑颜成为乡村里一道温暖的风景。
面对留守儿童,开设安全课堂进行情景模拟,将防溺水、交通安全等知识深植童心,通过问卷调研全面搜集孩子们因亲情缺失而产生的焦虑等心理问题。
五天的实践短暂却丰盈——机器狗的嗡鸣、孩童的雀跃、漆扇上的流光、老人的笑颜,都已镌刻成永恒。
这场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:乡村振兴,既需要科技的翅膀翱翔,也需要文化的根脉滋养,更需要青春的热血浇灌。当高校智慧与乡土需求相遇,便是希望绽放之时。(撰稿:谭祎、张盼、王佩琳)
一审:严奉英
二审:李平
三审:刘志勇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“AI启智润心”实践团:以智能星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